在赛前的表态中,纳格尔斯曼显得异常冷静和坚定。无论外界如何炒作巴黎圣日耳曼的梅西和姆巴佩可能因伤缺席1/8决赛首回合,他始终保持怀疑态度,并公开表示不会根据对手的重要球员缺阵来安排战术。他的信心满满,仿佛人间清醒。
然而,比赛开始后,纳格尔斯曼的战术布置展现出了一种人类革新的感觉。德利赫特、乌帕梅卡诺和帕瓦尔组成的三中卫阵型,在整体布局上采取了3421的打法。这套打法虽然与传统的三中卫有所不同,但在细节上却充满了创新。
中前场的持续压迫基调下,两个边中卫大幅前顶参与接应,第一时间破坏对手的反击。当中场球员无法抵挡对手的冲击时,三中卫会频繁换位,制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宽幅箭头效果。中锋舒波莫廷身后,萨内和穆夏拉这两个边路属性的攻击手,配合打翼卫的科曼和坎塞洛,不断前插的格雷茨卡,充分利用了球场的宽度。
巴黎圣日耳曼的首发阵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。他们确实兑现了“两大核心只能坐在替补席”的承诺,但选择了不同的球员来替代。阵型方面,虽然有些出乎意料,但也在情理之中。最令人意外的,是年仅16岁343天的扎伊尔-埃梅里,成为了欧冠淘汰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发。
加尔蒂埃的核心策略是稳守。他们没有采用三中卫的打法,而是通过增加边路人数来抵挡拜仁的攻势。然而,拜仁的战术布置显然更加出色。两个边中卫的高压上抢,使得梅西和内马尔难以发挥。而当他们有机会向前推进时,后面却缺乏支援,无法将球传给姆巴佩。
上半场,拜仁的进攻虽然看似合理,但却缺乏精细的小区域串联。他们的传球发起点虽然多,但核心地带的控制却显得真空。而巴黎圣日耳曼的拉莫斯和多纳鲁马则表现神勇,化解了拜仁的多次威胁性进攻。
下半场开始后,拜仁的战术布置进行了微调。用戴维斯换下了坎塞洛,这是纳格尔斯曼主动的选择。而这个改变似乎收到了奇效,科曼的换位使得左路有了更多的冲击力。而巴黎圣日耳曼在换人后也试图做出反击,但已经落后一球的他们明显有些手忙脚乱。
然而,纳格尔斯曼并没有因此而满足。他继续根据场上的变化做出调整。当姆巴佩和门德斯成为巴黎圣日耳曼的主要攻击点时,他巧妙地调整了三中卫的站位,让乌帕梅卡诺去应对他的国家队队友。这一策略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然而,比赛总是充满了变数。75分钟时格纳布里的换人让局势再次变得紧张起来。他不仅没有改变边翼卫的职责,还试图在进攻端有所作为。这给巴黎圣日耳曼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。乌帕梅卡诺一个人在后方需要面对姆巴佩和门德斯的双重冲击,但他却只能默默承受压力。
最终,拜仁在少打一人的情况下守住了胜利。这场比赛让我们见识了两位教练对足球的全新理解和运用。纳格尔斯曼的疯狂微操让人眼前一亮,即使看不太懂的人也会为之震撼;而加尔蒂埃则让巴黎圣日耳曼在一段时间内摆脱了混乱的表现。这场比赛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足球比赛那么简单——它是一场教练与教练之间的PUA较量,是一场对智慧、策略和决断力的考验。